PG电子

  • 极端言论为何频发?源于网络治理导致一个“意外后果”

    这几天,随着各大网络平台禁止极端言论的规定纷纷出台,平台展现了正义的一面。比如,都提出要打击“煽动中日对立、挑动极端民族主义”的相关内容等。 其实正如一些观察者提出的那样,各大平台在此时纷纷表态,更大的可能性是背后管理部门的督促,以及民意巨大的压力。各种极端言论的出现和流行,并非最近才有,而是由来已久,多年来娱民、愚民,平台坐收流量之利,养蛊容蛊,终成今日之祸。 如果我们从网络平台的角度来考察今天这些极端言论出现,是和平台只有“流量伦理”,而缺乏道德伦理是分不开的。 但是更深的根源,在于对网络平…

    博约舆评 2025年1月7日
  • 透视涉外伤亡事件:社交媒体的危险后果正在显现

    最近发生的涉外敏感伤害事件,激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。人们在感动于见义勇为者的义举之外,也普遍认为,这位弱女子以一己之力,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城市形象和国家形象。没有她的挺身而出,后果不堪设想。 但是人们也注意到,依然有人在留言中表达较为极端的观点,也吸引了一定数量的点赞。类似事件,再结合此前人们看到的“战马行动”这样的事件,一个确信无疑的现象是,近年来网络空间里出现了一些非常偏狭乃至极端的舆论倾向。 一、行凶者动机成谜 就以苏州这起案件来说,凶手的行凶动机令人困惑。虽说这的确是一个偶发事件,但是谜团…

    博约舆评 2025年1月7日
  • 月晞一审败诉判定抄袭:原创保护仍需发力

    6月28日,网文作者祖占(微博名祖占占)发文,透露自己收到了法院的胜诉判决书,关于自己诉玖月晞作品《小南风》侵犯她《越过时间拥抱你》著作权一案胜诉,玖月晞被要求立即停止出版、发行《小南风》,并赔款。根据祖占公开的判决书显示,法院判百花洲文艺出版社立即停止出版发行《小南风》,晋江文学城立即停止在网站上提供《小南风》,被告在判决生效之日十日内向原告赔偿经济损失10万元,赔偿原告合理开支3万元,案件受理费4300.96元由被告承担。 早在2022年3月28日,网络作家祖占就对网络作家玖月晞的《小南风》…

    博约舆评 2025年1月7日
  • Manner咖啡冲突触发“打工人”共情,促进行业深度反思

    6月17日,上海两家Manner咖啡门店店员在同一天均与顾客发生争执。“梅花路1047号门店”店内的监控视频显示,一名男店员与一名女顾客发生争执,双方一度发生肢体冲突,男店员扇了女顾客耳光;另一家“威海路716号门店”监控视频显示,一名女店员突然情绪失控,冲顾客大喊“你投诉啊”,并将一杯粉状物泼向对方,致使顾客面部被粉状物糊满。 6月20日下午,据极目新闻报道,男店员已向顾客道歉,双方已达成和解;女店员向顾客泼咖啡粉没有造成身体伤害。Manner回应称会严肃处理,涉事门店已经更换员工,泼咖啡粉的…

    博约舆评 2025年1月6日
  • 从郭有才到中专生逆袭:中国为何追捧“非典型”成功?

    这一两年来,关于人生成功,我们会发现一个较为显著的现象,那就是成功的典型案例,往往来自于网络之上,而现实之中的成功案例,却很少被关注。 更简单地说,很多成功案例是个直播间或者新媒体的流量现象,而现实中通过聪明才智和勤奋劳动获得的成功,反倒被忽视了。 一、当下著名的“非典型”成功案例 比如,在坚守菏泽南站多年的郭有才,一夕成名,一时风靡网络世界。越来越多的分析认为,郭有才的走红背后,他坚持多年的演唱无疑是个重要因素,但是更重要的是,抖音算法在其中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,只有算法才能在瞬间引爆流量,将…

    博约舆评 2025年1月6日
  • 姜萍事件持续发酵:应去标签化解读,以平常心对待

    北京时间6月13日,2024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公布决赛名单,801人成功晋级。挺进决赛的选手遍布全球17个国家与地区,主要来自清华、北大、剑桥、麻省理工等知名高校。其中,全球排名第12的中专女生受到了大家的关注与热议,17岁的姜萍来自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的服装设计专业,是该比赛举办以来,首位闯进决赛的中专在读生,也是唯一闯进全球30名的女选手。 全球性的高质量数学竞赛与姜萍的中专生身份形成了巨大的反差,除了网友们的赞赏声,各种质疑、作弊等猜测也纷至沓来。决赛名单公布至今,新浪微博等平台一直围…

    博约舆评 2025年1月6日
  • 从处罚医生案,看严格考核已成内卷和舆情爆发根源

    网民的身体里流淌着道德的血液,并且依据常识而生活。他们在判定某些事件是不是合理的、是不是有违常识的,常常是出于朴素的直觉。如果事件不那么合情合理,他们往往第一时间就会给出激烈反应。 比如,医生为了救治一个重症病人,而耽误了上课,这是好事还是坏事?网民第一时间就会给出答案。显然,生命第一,尤其医生,救死扶伤就是最大的道德。 一、医学院的一个截图,引发一个舆情事故 但是南方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对这样的医生进行了处罚,就激起了网民的不满。需要说明的是,这是在疫情结束之后,较为少见的网民为医生说话的事…

    博约舆评 2025年1月6日
  • 以高考为例,“舆情焦虑”如何制造了更多的风险?

    眼下,各地出现了“舆情焦虑”现象,已经是个广泛的共识了。但是如果以高考为例,考察一下这种焦虑的由来,也是很有意思的现象。 一、高规格“护考”行为已经走到了一个极端 比如,在刚刚过去的高考期间,一些现象及其后果就值得细细反思。 在云南罗平,一只牛蛙因为在考场附近老是呱噪,涉嫌扰乱高考秩序,然后被警方“强行”带离。从场景看,警察抓牛蛙虽然看起来滑稽,但是因为是护考行为,而带上了神圣的色彩,一点不好笑。很多场景一旦被赋予某种意义,它的直观感受和留给人们的印象,就会大相径庭,它解释了人们看待任何事物,都…

    博约舆评 2025年1月6日
  • 从张雪峰“割韭菜”,看舆情多是低收入群体心理情绪现象

    如果理解到,网络舆情常常是网络的群体心理和群体情绪现象,那么近年来的网络舆情走势,不断出现爆点也就是正常的事情了。疫情期间自不必说,激烈的群体情绪导致热点不断;疫情之后,经济不振又导致了社会心理低迷,反倒容易出现一些冲突事件和极端事件。经济社会大形势是大气候,舆情不过是特地区域的天气。 一、基层“舆情焦虑”是舆情回应的后果吗? 舆情爆发频仍,相关部门也加大了对于舆情的回应力度,一些通报也煞费苦心。网络舆情对于基层社会的影响也在变大,“舆情焦虑”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显著的社会现象。比如,一些县委书记和…

    博约舆评 2025年1月6日
  • 上访村民疑被精神病?精神病院不应成为滥用公权的“后花园”

    4月19日,湖北恩施杨家山村村民李和永在计划信访前一日,被村委会、乡派出所、医院相关负责人等一起,以治疗屁股上的坐板疮为由送进精神病院。当晚,其77岁母亲付必香也被村委会“作为临时监护人”送到精神科,诊断为“精神分裂”后收治进女病区。报道引起社会关注,新华每日电讯、中国青年报、中国网、农视网等央级、省市级媒体纷纷介入转载报道。 根据媒体消息,显示李和永患有双向情感障碍的证据,仅是一张医院下乡筛查时出具的诊断证明书,未经相关量表复核,并且“筛查名单”是由村委会提供给医院。 一时间,舆论场上涉及村镇…

    博约舆评 2025年1月6日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0551-65322613

邮件:zxl@boryou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 8:45~17:45

公司资讯
公司资讯
舆情简报
舆情简报
分享本页
返回顶部
Site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