舆情启示 | 充电宝召回风波舆情专报
2025年6月以来,国内充电宝行业爆发大规模召回事件,头部品牌罗马仕、安克创新相继宣布召回超120万台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,涉及型号因电芯原材料变更导致过热甚至燃烧风险。6月13日起,北京多所高校禁用罗马仕20000毫安充电宝引发热议,罗马仕致歉并承诺承担责任;6月16日,罗马仕召回49万台充电宝,安克创新跟进召回71万台,舆情扩散至全网,消费者对品牌信任度骤降;6月26日,民航局发布禁令,禁止携带无3C标识或被召回的充电宝登机,电商平台下架相关产品,快递公司拒收问题充电宝,消费者信任危机爆发。
01
舆情趋势
根据博约新媒体大数据PG电子中心数据显示,6月14日至6月30日共监测到相关信息约13.9万条。社交媒体方面,覆盖客户端、新浪微博、短视频等多个平台,微博、小红书、抖音等平台成为舆论主阵地,大量用户分享安检被拒经历、产品检测结果,质疑品牌责任。新闻媒体方面,光明网、澎湃新闻等主流媒体深度报道事件,#罗马仕宣布召回超49万台充电宝##北京多所高校禁用罗马仕充电宝##罗马仕充电宝在日本发生爆炸##罗马仕充电宝3C认证大面积暂停##充电宝安检新规##民航局对充电宝发紧急通知#等话题均登上热搜榜。
· 舆情走势分析 ·
BORYOU TECHNOLOGY

舆情走势上看,6月14日,随着多所高校禁用罗马仕充电宝,舆情迎来小高峰;随后6月16日,罗马仕等品牌发布召回通告,舆情热度逐步发酵,迎来次高峰;6月26日,民航局新规实施,多地机场安检拦截大量问题充电宝,电商平台下架产品,快递公司拒收,舆情进一步发酵,助推舆情到达顶峰,目前舆情仍在发酵阶段。
· 信息来源分析 ·
BORYOU TECHNOLOGY
从信息分布情况看,监测时间段内,客户端是主要传播平台,共70867条(占比50.98%),微博26167条(占比18.82%)、视频22371条(占比16.09%)、微信9886条(占比7.11%)、互动论坛5708条(占比4.11%)、网站3961条(占比2.85%)、数字报50条(占比0.04%)。
· 关键热词 ·
BORYOU TECHNOLOGY
从关键词云图看,高频词汇包括“召回”“安全隐患”“认证”“燃烧”“风险”等,凸显消费者对产品安全风险的集中关注;而“民航局”“国家市场监管总局”的突出则表明新规实施后公众对出行影响的担忧。此外,关键词如“证书”“邮寄”“制造”等次高频词进一步佐证了事件扩散的广度,凸显了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亲身经历、呼吁行业规范的舆论倾向。整体舆情基调偏负面,暗示品牌信任修复面临长期挑战。
02
舆论观点
网民关注
一是对充电宝过热、爆炸风险表示强烈不满,要求品牌彻底排查隐患,确保产品安全;二是快递拒收导致召回流程受阻,用户呼吁品牌提供上门回收或远程退款服务,避免“危险品”滞留;三是要求全额退款、升级换新,并希望品牌公开透明处理问题,重建信任。
媒体关注
1、品牌对上游穿透式监管缺失,导致问题产品流入市场
京报网指出,此次召回事件的本质是供应链上游失控。安普瑞斯作为核心电芯供应商,其代工厂违规替换隔膜材料,导致问题电芯流入罗马仕、安克等品牌。行业长期依赖外包生产模式,品牌方对供应链的穿透式监管缺失,是安全隐患滋生的根源。同时,低价竞争导致电芯成本压缩,C品电芯流入市场,进一步加剧风险。
上游新闻指出行业低价内卷已严重威胁安全底线。百元内售价的充电宝难以平衡安全与成本,部分厂商为压缩利润,在电芯和电路保护上“偷工减料”。评论呼吁,行业需从“价格竞争”转向“品质竞争”。
2、质疑品牌召回执行不力,重营销轻品控
台海网《“充电宝”变“充电爆”,莫让消费者成“孤勇者”》一文中指出罗马仕、安克等品牌在召回过程中“甩锅”供应商,缺乏主动担责意识。文章强调,品牌需建立透明化沟通机制,主动承担回收、处理及赔偿责任,避免消费者成为“安全成本转嫁”的牺牲品。
人民日报指出,召回是行业整改的起点,而非终点。品牌需以此次事件为契机,优化质量管控体系;监管部门应加强全链条监管,完善召回与惩罚机制;消费者则需提高安全意识,主动参与监督。文章强调,唯有多方协同,方能重建行业信任基石。
3、期望监管手段升级,政策安全落地
极目新闻评论指出,此次事件可能成为行业规范化的转折点。建议监管部门借鉴汽车召回模式,建立用户通知与回收平台;行业协会应推动 “安全充电宝” 认证计划,通过第三方检测提升消费者信心;品牌需公开召回进展,避免信息不对称引发误解。
新民晚报发布评论性文章《好政策,既要“管得住”,也要“讲得通”》,指出民航局新规实施前未预留充足过渡期,导致旅客集中在安检口处置充电宝,加剧公共服务压力。文章建议,政策出台应充分考虑民生缓冲,例如通过社区回收点、线上申报等方式,降低消费者合规成本。
03
舆情风险
此次充电宝召回风波引发的舆情风险呈现多维度、深层次的特征:
品牌信任危机全面爆发
罗马仕、安克等头部品牌的大规模召回(合计超120万台)直接冲击消费者信任。罗马仕客服“用回本了”等不当言论、安克召回公告发布在小账号且修改措辞被质疑“避重就轻”,进一步激化矛盾。同时,品牌将问题归咎于电芯供应商安普瑞斯,但未主动承担回收责任,被媒体批评为“缺乏企业担当”,加剧公众对品牌的不信任。
消费者权益受损
超120万台问题充电宝因快递拒收滞留社会,用户被迫自行处理存在极高风险,闲鱼等平台出现“按筐卖”被召回充电宝现象,极易导致安全隐患二次扩散;消费者面临“不寄回不退钱”的循环困境,部分用户因订单数据遗失、产品非本人购买等原因无法完成召回登记,而品牌客服响应率不足30%,退款时效普遍超过15天。
监管政策执行断层
民航局6月28日起禁止无3C或被召回充电宝登机,但未预留过渡期,导致旅客在安检口集中处置充电宝,首都机场单日查获违规充电宝超2000个。多地机场处置标准不统一,引发公众对政策“一刀切”的质疑。
国际声誉受损
安克在美国召回115万台充电宝,被《华尔街日报》等外媒批评“质量管控体系落后”,其股价三日累计下跌8.7%。罗马仕产品在日本、东南亚市场同步被下架,部分国家要求中国充电宝提交额外安全证明。此外,亚马逊、eBay等平台要求中国卖家提供额外检测报告,导致部分企业海外订单取消率飙升。
04
舆情启示
风险传导路径与长期影响
此次事件的舆情呈现“产品安全→品牌信任→监管公信力→行业生态→国际声誉”的链式传导特征。短期来看,品牌需应对消费者维权、股价波动、供应链重构等压力;中长期则需面对行业标准升级、合规成本增加、国际市场准入门槛提高等挑战。若处理不当,可能引发“劣币驱逐良币”效应,导致中国充电宝产业陷入“低价竞争→质量滑坡→信任崩塌”的恶性循环:
对品牌方而言,亟需通过官方渠道及时发布召回进展,解答用户疑问,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引发误解。同时,与快递公司协商开辟绿色回收通道,提供上门取件服务,简化退款流程,避免用户承担运输风险。
对监管部门而言,需强化政策执行的协同性与缓冲期管理。建议建立召回产品统一处置平台,协调社区、快递点设立安全回收站,解决“快递拒收”导致的滞留风险;针对民航禁令等涉及广泛民生的政策,应预留至少30天过渡期,并通过多渠道广泛宣传,避免执行断层引发公众不满。同时,完善“穿透式”监管机制,加强对电芯等核心零部件的质量抽检与溯源管理,压实品牌方的主体责任。
对消费者而言,应提高安全意识,选购时认准3C认证,避免盲目追求低价。同时,保留购买凭证,通过12315、黑猫投诉等渠道维权,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,倒逼企业提升产品质量。
长期来看,此次风波影响深远。一方面,产品安全合规成本显著上升,中小企业生存压力加大,市场集中度可能提高,头部品牌需承担更多引领责任。另一方面,消费者安全意识被唤醒,对产品安全性能、品牌信誉和售后保障的要求将更为苛刻,“低价”不再是决定性购买因素。行业需构建从研发、生产、质检到售后服务的全链条安全防护体系,并通过透明沟通重建信任。此外,国际市场的信任修复更为艰巨,需企业持续投入高标准合规建设,并借助行业协会力量积极应对外部技术壁垒,以重建“中国制造”在消费电子配件领域的质量声誉。